温州都市报:如何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 深耕温州“番薯地”,厚植温州“本地瓜”

时间:2023-04-10 作者: 来源:


为汲取更多阳光、雨露和养分,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在根部,藤蔓的延伸为块茎成长输送了充分的养料。这便是“地瓜经济”的理论内涵,生动阐述了“站稳脚跟”与“扩大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

2023年浙江新春第一会上,我省提出三个“一号工程”,其中就包括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之省。

早在二十多年前,温州就有了“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经济”的说法。温州人像地瓜藤蔓一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奋斗打拼出了甚至与温州城市GDP相当的经济体量。

温州如何进一步赋能“藤蔓”生长,为温州经济的“块茎”输送营养,做深留在温州的经济之”根”?

我市出台实施方案全方位促“开放”

纵观过去二十年,正泰集团正是跳出温州,立足浙江,接轨长三角,面向全国,进而走向全球的民企典型代表。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正泰深入推进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转型,投建数字化车间和未来工厂,已带动乐清建成国家智能制造项目2个,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家。同时,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项目一期已于2021年底正式投用,带动整个电气产业集群升级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近年来,正泰集团配合政府做了一些产业孵化园区和加速器的工作,为的就是打造好创新文化氛围,支持企业把根做深。“我们要尊重成功,包容失败,企业如此,政府亦然。”南存辉建议道。

4月初,历经一线调研和多轮修订,《温州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出炉,明确做强总部经济,做大“温州人经济”,加快由商行天下向产行天下、货行天下、智行天下跃迁,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先行市,并提出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贸易强市、对外投资策源高地和民营经济总部高地。

《实施方案》聚焦产业国际竞争力、贸易高质量发展、开放平台能级、企业主体培育、高端要素五大方面,构建了24个指标和责任体系,推进实施重大开放战略对接行动、温商回归和要素聚集行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行动、“贸易强市”建设行动、重大开放平台提级行动、开放枢纽能级提升行动、制度型开放再提升行动和开放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并整理出“一号开放工程”首批突破性举措攻坚清单和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

“新时代,‘地瓜经济’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丰富和拓展。”作为制定《实施方案》的牵头单位,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我们将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对此,市政协委员有何进一步发展意见和建议?温州如何利用“地瓜经济”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做好“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经济”的深度融合?且听三位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委员声音

640 (17).jpg

市政协委员、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理事

陈珉:厚植经济“本地瓜”,培育“藤蔓”是关键


在深入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过程中,如何深耕温州“番薯地”,厚植温州“本地瓜”,有三点政策建议:

第一,以侨团联盟构建藤蔓“网络”。可以看到,早年的华侨依靠“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刀,对应餐饮、服饰和美发行业)在海外闯出一片天,新生代华商则更多转型至贸易领域,如今华侨贸易已直接或间接占到了温州贸易的85%。温州在海外的350多个侨团,便可以作为我市建设贸易强市的重要支点。可由有关部门牵头,组建侨团联盟,以联盟为支点,凝心聚力,构建“地瓜经济”藤蔓网络,进一步激发侨智侨力。

第二,以侨贸平台延伸产业藤蔓。目前,瓯海的全球贸易港已聚集了一批侨商,初步打造了“买全球、卖全国”的世界超市,但还缺乏一个贯通进出口贸易链条的线上平台。可由有关部门牵头,建设温州“买全球、卖全球”网络展示平台,在内依托温州鞋服眼镜箱包、新能源光伏发电、预制菜等产业,在外利用侨团联盟进行出口产品线上发布、地面对接,并借助海外华侨仓支撑供应链重要节点,同时依托温州综保区推进保税商品进口消费,畅通贸易链条,实现365天永不落幕的“温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第三,以高校机构赋能藤蔓生长。在布局和延伸“地瓜”藤蔓的同时,还需引入各方支持,为四面八方的藤蔓补充养分。面对侨商转型需求,高校教育培训可系统性地为侨商赋能。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凭借职业技能教育优势,提供的侨商创业创新培训服务,包括华侨新生代跨境直播电商及新媒体技术培训、华侨餐饮及旅游中外交流项目培训、华裔青少年职业启蒙培训等,合力助推华商华侨创业创新。


640 (18).jpg

市政协委员、温州理工学院经管学院院长助理

陈香堂:聚焦产业链升级,三管齐下做好四篇文章


《温州市深入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中,把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行动列为2023年重点工作。“地瓜”要延伸藤蔓,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产业链升级,应做好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四篇文章,为此建议:

第一,抢抓供应链重塑机遇,打好供应链安全底牌。全球范围都在发生供应链产业链的变化,过去更多以“成本”为导向,现在“安全”凸显,不少企业重新布局供应链,为供应系统“找候补”“打补丁”。这对温州制造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建议依托“链长制”,加强“5+5”各产业内部及相互之间的“抱团”,依托现有优势基础,深化产业链融合,实现固链、稳链。

第二,发挥龙头企业“一个点”,激活产业集群“一大片”。近年来,温州已在新能源产业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比如,招引行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将其作为温州打造全新海上风电集群中的“链长”角色,带动温州电气、阀门、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此,建议进一步聚焦我市传统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引培龙头企业,激活、带动产业集群整体加速发展。

第三,主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化支撑产业延伸。从企业的角度,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更新完善产业发展知识图谱,精准定位产业发展关键核心环节,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掌握发展主动权。从政府的角度,建议全方位多举措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多链融合,进一步优化数字创新生态,平台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640 (19).jpg

市政协委员、城市之窗家具集团董事长

王东升: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需明确目标,也需肥沃土壤


城市之窗家具集团从温州到东莞,再到响应温州市委、市政府“温商回归”的号召,用在外成功经验反哺家乡,用实践经历拓展了“地瓜经济”的外延。结合自身“走出去”“走回来”的发展经验,现对如何实现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想清楚为什么出发。2002年,本集团为更好地学习家具行业顶级设计和生产技术,走向国内家具产业工业化水平高地广东东莞。同时,我们每年出国考察,向德国百年家具企业取经并开展合作。《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探索“异地研发+本土转化”模式,这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启发。

第二,找准在温发展发力点。如果说我们在东莞重点实现了“家装工业化”的蝶变,回归温州后,我们重新树立了以数字化整装领跑品牌的目标,以营运数字化为核心,探索了数字化创新商业模式,并正向全国推广,已初见成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将温州打造成民营经济总部高地。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温商回归企业而言,则需要找准总部定位与发力点,数字经济东风无疑值得关注。

第三,营养输送需肥沃土壤。企业如何把在外发展的经验落地温州,把积累的“营养”输送温州,同时需要温州提供肥沃的土壤,需要有“人气”支撑。对此,《实施方案》中的两条内容,加大人才引进和高标准建设国际会展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会展业是产业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打造强大市场,推动生产持续优化升级。建议下一步,温州继续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


相关链接:【委员观察】如何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 深耕温州“番薯地”,厚植温州“本地瓜”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