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引领成长!12月26日,“绿漾瓯海 文学激扬”第二届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颁奖典礼在温州大学举行。作为国内校园文学最高奖项,今年颁发出小说奖、散文奖等9个大奖项。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校园文学一次集中检阅,也代表了我国校园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国内数十名文学界、教育界知名专家出席。
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
发掘有灵魂有温度的文字
第二届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以2022年《中国校园文学》刊发的作品为基础,经《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初评,吴义勤、汪政、剑男、周吉敏、徐晓等评委终评,发掘了一批灵魂有温度的文字和作者。最终,吉尔、狗红等24人获得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等奖项。此外,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卢吉增等12人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一小学等10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主办方表示,“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将持续举办,持续挖掘有温度、有灵魂的文字、发掘有才华、有创见的小作者及萌芽中的文学力量,用文字引领成长、传播时代好声音。
《中国校园文学》是中国作家协会旗下唯一一本面向校园的文学刊物 ,“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由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与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联合设立,旨在更好地奖励校园文学佳作、培养校园文学新人,代表着《中国校园文学》的最高荣誉。2020年起,该奖项正式落户瓯海。
瓯海自古人杰地灵,是“瓯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大罗山文化、纸山文化、塘河文化等文化品牌。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到南宋陈傅良开办的浙南最早书院——仙岩书院;从朱自清笔尖下的“绿”,到琦君隔海峡的乡愁,瓯海总是自带文人气质。文化软实力,便成了城市高速发展的底气。
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是继“琦君散文奖”后,又一落户瓯海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在这一国家级文学奖项的强力驱动下,联动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区等一批“国字号”文化金名片,正不断擦亮瓯海文化品牌,为瓯海、温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鲍坚,中国作家协会社联部主任李晓东,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方卫平,作家出版社编审、《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等专家学者参加颁奖仪式。
文学的基石在校园
文学的未来在校园
文学的基石在校园,文学的未来在校园。颁奖现场,中共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的颁奖典礼,将校园文学与瓯海绿文化有机相结合。未来瓯海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校园文学与地域文化嫁接融合,深挖青灯美学市集,千年梧田商铺,肯恩别样风情等地域文化内涵,为每位作家创作校园故事、书写校园生活提供更优渥的创新土壤、更活跃的艺术源泉、更丰沛的想象空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培根铸魂”的重点所在。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鲍坚致辞表示,“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的设立,为培养文学新生力量,繁荣校园文学氛围,培育丰厚的文学土壤,提供了新的抓手、新的平台,自设立以来,推出了一批广受瞩目、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年轻作者,引导青少年创作进入了更高的价值视域。他认为,此次评选出的获奖作品既有超拔的想象力,也有现实的关怀性,既具未来视野,也涵历史纵深,在表现鲜明自我意识的同时,充分向世界无限敞开,体现了独具意义的时代意识。
校园文学是希望的文学,是青春的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生力军。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表示,这次《中国校园文学》与“瓯越文化”的碰撞让我们看到了高分答卷。连续两届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为新时代校园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地方文化发展、为浙江文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启发。
瓯海以绿点题
传播时代好声音
一百年前,朱自清在温州教书之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流传深远。他笔下最经典的梅雨潭,就坐落于颁奖典礼所在地——风景绮丽的温州瓯海。朱自清称其为“女儿绿”,极尽赞美之词,让世人心之所往。第二届“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便以绿点题,谱写激扬时代的篇章。
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自清研究专家陈武做主题分享,讲述了朱自清在温州的工作、生活、创作、交友以及心路历程,拓宽了观众对朱自清的认知与思考。
穿插于颁奖之间的精彩演出融入了温州学子对文学的热爱与感悟。歌曲《梅雨潭的绿》、合唱《如愿》声情并茂,婉转悠扬,将会场带入文学世界的诗情邈思之中;歌舞表演《醉绿一线间》,古风雅韵,将观众带入大美的瓯海山水中。
12月26日下午,“绿意点文题”2023中国校园文学论坛将在梧田老街东瓯书院同步举行,本次论坛从朱自清的《绿》带来的文化影响力延伸,讨论如何以生活体验与观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何培养发现美及记录美的能力,如何通过文艺作品的深厚穿透力带动地方文化深耕及文旅协同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员会、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宣传部、温州市瓯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温州市瓯海区文广旅体局、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党工委承办;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温州市瓯海区作家协会、温州市瓯海区舞蹈工作者协会协办;温度新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