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新闻:彰显应用型大学社会服务新担当!温理工深化社科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3-12 作者:【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统战部)】


社科赋能行动是全省社科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新学期伊始,温州理工学院便举行“‘市场之问’——青年博士服务地方发展研讨会”,邀请广大青年博士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彰显应用型大学社会服务新担当。

近年来,温理工认真落实浙江省关于社科强省建设和温州市委“强城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聚焦中心工作、发展所需、乡村振兴等,深入实施“社科赋能”行动,汇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合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应用.png


聚焦中心工作

强化政校协同服务区域发展

1月27日,温州市双碳研究中心获评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五星基地”。2021年,温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由温理工与市发改委联合成立,该研究院还曾成功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

“获评五星基地、成为省新型智库联盟成员,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这将推动研究院智库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快速提升。”温理工教授、温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孙昌龙说。多年来,双碳研究院始终坚守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初心,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深耕细作,逐步构建起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应用1.png


双碳研究院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积极投身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先后承担地方委托决策咨询课题50余项,编制地方发展规划20余项,20项决策咨询报告作为地方政府文件出台,发挥出较强的决策咨询服务作用;承担温州市及下辖10个县(市、区)的“双碳”工作方案顶层设计,助力乐清市、瑞安市成功跻身省级低碳试点县行列;在区域碳达峰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获批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温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


应用2.png


双碳研究院的不断发展是温理工深化社科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自转设以来,温理工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温州发展战略和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全方位对接地方需求,着力构建校城融合新模式,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的新路径,谱写产教城深度融合发展新篇章。除双碳研究院外,学校还联合有关部门共建了温州市数字化改革研究中心、温州市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校地合作平台。

这些平台聚焦民营经济、数字经济、文化产业、绿色低碳、社会治理、强城建设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实效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多篇成果发表在“之江策”等重要理论平台,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发展所需

深化校企协作赋能强城行动

“市场之问”——青年博士服务地方发展研讨会上,青年博士徐小江、应子怡、林海转分别以《校企合作百盛联合学院建设为例》《基于成果多元转换的校地合作路径探索》和《青年博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探讨》为主题,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成果。通过讨论,博士们一致认为,作为理工类应用型高校,应以地方实际需求为指引,以高校的智慧引领地方的战略布局,不断强化服务产业关键问题的能力,实现学校与地方的发展保持同频共振。


应用3.png


“一直以来,我校秉持‘以立地科研突破带动顶天科研发展’的应用型科研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温理工党委委员、科研处处长王媛媛说。2024年,温理工主动对接省市战略部署,成立温州市大都市区发展研究院,与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文成县等地分别签订校地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温州大都市区产业创新、品质提升、功能优化、文化赋能等方面开展研究,全方位助推千年斗城、科教智城、东部科技城建设,合力共建海上花园、更具文成标识度的“山水侨城”。



携手洞头区打造的海上花园研究中心近日传来好消息:成立不到半年,已初步落地17个校地合作项目。其间,温理工程歆盈教师团队发挥出重要作用。她依托省社科规划2024年“社科赋能”专项课题,撰写了《“真善美”视角下音乐赋能我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对策建议》,被洞头区采纳。根据建议,洞头在海霞文化发展中心举办温州国际弦乐音乐周,打造了国内首部海上实景船体演艺秀《向洞头》和《在海上面》音乐会,创新音乐赋能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实践路径,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温理工积极响应浙江省“社科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梳理山区县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突出性问题,组织专家团队与山区县精准对接,针对苍南海洋文旅产业、文成“五水共富”改革、泰顺竹木产业、永嘉戏旅发展、数字非遗产业等领域开展相关调查研究。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8项课题获批浙江省社科规划“社科赋能行动”专项课题,其中,2024年获批立项6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三;5项课题获批2024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社科赋能温州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立项数量位居全市高校第一。刘素敏教师团队报送的《永嘉智媒产业助力打造国际山水悠城的建议与策划》案例荣获2024年度省社科赋能行动创新案例,团队荣获2024年度省社科赋能行动通报表扬团队,成为温州唯一获奖的团队。

聚焦乡村振兴

优化校地联动助力共同富裕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温理工通过成立温州市协作·共富政协委员工作室、地方研究院等平台,实施校地合作、党建结对帮扶等行动,致力于打造“产业、文化、人才”三合一的孵化器。

学校以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为先行试点,逐步探索出“科技赋能健全产业链条、人才赋能强化产业支撑、文化赋能促进产业融合”的“三赋能”协作模式,实现了高校县域双向奔赴共同富裕,切实推进泰顺县产业转型升级,为泰顺县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应用6.png


2023年,泰顺研究院执行院长应子怡撰写的《关于推进竹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建议》获得泰顺县采纳。研究院专家团队与泰顺利众竹木、温州甬泰竹业、浙江壹德新材料等公司在“低碳产品柔性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智能制造工厂应用”“高质量竹浆纤维的关键制备技术及生产工艺”等领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协助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同时,通过联合举办“浙南明珠杯竹木产品设计大赛”转化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15个,积极助力竹木企业提升产品开发能力,打造品牌、提升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永嘉深入挖掘“中国山水诗摇篮”品牌的价值内涵,依托山水和人文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宿产业群。温理工教师叶琦琪主持了一项市级社科赋能专项课题,围绕美学经济视野下永嘉山水诗路文化民宿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该项课题找出了深化诗路文化民宿变革的创新手段,通过对永嘉自然山水、诗路文化、传统非遗等文化资源的有效挖掘和传承,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共富优势,助推永嘉高质量发展。

温理工党委书记陈永光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申硕’为契机和动力,奋力提升温理工服务城市发展的本领和能级,拓展学校与区域地方、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有效合作,完善智库建设,鼓励支持科研人员为国家发展和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区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形成更多有温理工标识度的社科赋能成果。”


应用7.png


相关链接:彰显应用型大学社会服务新担当!温理工深化社科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