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0]4号)文件精神,鼓励和引导我院毕业生应征入伍,现将我院2011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预征对象
我院2011届全日制普通本科男性应届毕业生。
二、预征条件
1、年龄条件:本科及以上学历放宽到当年24周岁;
2、政治条件:按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4年10月9日公布的《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和有关规定执行,符合征集义务兵的政治条件;
3、身体条件:按国防部2003年9月1日公布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符合征集义务兵的身体条件;
4、专业条件:本次征兵为义务兵,不受专业限制,有意向入伍的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均可报名。
具体要求详见:http://zbbm.chsi.cn/help/50.jsp#5
三、预征网上报名
网址:http://zbbm.chsi.com.cn/
四、预征程序(瓯江学院参照执行)
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由学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人武部牵头组织,具体工作按分工由各责任部门负责落实,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如下:
阶段 | 序号 | 时间 | 工作内容 | 负责部门 |
宣传动员 | 1 | 2011年5月11日 | 上午:1、召开学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动员大会, 动员和部署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 中午:2、召开一场政策咨询会。 | 人武部 各学院 |
2 | 2011年5月1日至30日("预征工作月") | 1、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展开广泛、深入宣传,组织开展"预征工作月"活动。 2、积极和当地兵役机关取得联系。 | 人武部 宣传部 就业处 各学院 | |
报名审查 | 3 | 2011年5月1日至6月15日 | 1、组织毕业生(含提前毕业学生)登陆预征报名系统,在线填写、打印《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和《应届入伍高校毕业生补偿学费贷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 2、人武部将两表汇总。 | 各学院 人武部 |
4 | 2011年6月30日前 | 学校对报名预征的毕业生作在校期间表现和文化程度、是否具备毕业资格、享受补偿贷偿条件和具体金额等信息进行预审,完成网上信息审核和确认。 配合属地兵役机关组织做好身体初检和政治初审,把签字盖章后的两表发给学生本人,并复印存档。 | 人武部 研工部 计财处 保卫处 医务室 | |
后续服务 | 5 | 2011年10月31日前 | 学校提醒预征对象,将户口迁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并到县级兵役机关报名应征,应征时提交《预征登记表》、《补偿代偿申请表》。 | 人武部 研工部 保卫处 |
6 | 2012年1月15日前 | 做好接收毕业生入伍所在地县级资助中心寄回的入伍通知书复印件及《补偿贷偿申请表》原件的工作。 | 人武部 | |
7 | 2012年2月15日前 | 对入伍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信息进行复核,并汇总县资助中心寄来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信息,将《补偿贷偿申请表》盖章并报省级资助中心。 | 人武部 | |
8 | 2012年2月后 | 收到补偿学费和贷偿国家助学贷款本息资金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完成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工作。 | 人武部 | |
9 | 2012年3月前 | 相关资料整理,进行工作总结。 | 人武部 | |
备注 | "预征工作月"基本要求:通过召开一次部门协调会、一次动员大会、一场政策咨询会、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场优秀士兵事迹报告会、一次图片展示会,给毕业男生编发一条短信、给毕业男生家长一封信等"八个一"工程,从"学校-学院-班级-个人"四个层面,通过一周一通报制度,逐步做好预征宣传,把预征目标落到实处。 |
五、优惠政策
1、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可以优先报名应征、优先身体初检、优先政治审查、优先审批定兵。
2、对所有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标准按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执行。高于6000元的,按照6000元实行补偿或代偿;低于6000元的,按照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本息两者就高的原则,实行补偿和代偿。
3、服义务兵役期间,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军队技术岗位等方面,高校毕业生士兵优先。
4、具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的,表现优秀、符合总政治部有关规定的可以直接选拔为军官。
5、服义务兵役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6、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7、退役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8、退役后可以根据需要参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六、工作要求
1、根据上级要求,高校预征人数要达到本校应届毕业男生的5%,各分院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网络、短信平台、QQ群、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使每位毕业生都能了解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政策,做好毕业生预征入伍的组织工作,确保预征人数达到上级的要求。
2、辅导员、班主任应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进行普查,了解毕业生参军的意愿,重点关注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并做好毕业生预征网上报名的指导和后期材料的整理工作。
3、如有疑问,请咨询学工部陈老师,联系方式:86697971,办公室5-3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学生工作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六日